写作里的“狠劲”十九招
作者:Ashida
要啥“写作狠劲”?说白了就是别偷懒、敢下死手、不跟自己含糊。好多人觉得写作是轻飘飘的事儿,拿笔就能写。错了!真要写出点啥,跟种地一样,得抡起锄头狠劲儿刨土,得耐着性子浇水施肥,见着虫子就得掐,见着歪苗就得掰。这“狠劲”不是心狠,是对自己下得了手,别想着投机取巧,别怕写得丑,别舍不得删改,别停在舒适区晃悠。
头回明白这道理,是见着一老人写回忆录。他初中没毕业,拿个破本子写了三年,不知写废了多少支笔。有回写他爹闯关东,写了十稿都觉得没味儿,半夜爬起来蹲厨房,对着灶台火星子琢磨:“咋就能写出那股子冻掉鼻子还往前闯的狠劲儿?”后来他把灶台、雪窝子、冻裂的手全揉一块儿,写他爹啃冻窝头硌掉半颗牙,血沫子混着玉米面往下咽,就这一句,看了眼泪直掉。这就是狠劲,不是硬憋,是跟生活、跟自己较劲,非得挖出点带血丝的东西才行。
写作这事儿,没捷径,就得有股子狠劲。就像老话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写作也得天天跟它较劲。别信“写作靠天赋”那套,天赋就像点火柴,狠劲才是柴火,没柴火,火柴点一下就灭了。把心里那点事儿说明白、写生动,让看的人觉得“哎,这事儿好像我也经历过”,也需要狠劲才行。但要想写出精品经典作品,就得舍得对自己下狠手,观察时狠下心瞪大眼睛,模仿时狠下心拆得稀碎,原创时狠下心挖出血来,修改时狠下心砍得利落,心态上狠下心耐住寂寞。
一、19种“狠劲”写作法,从根儿上说起
(一)打地基的狠劲:观察、积累、扎马步
1.瞪眼睛观察法:狠就狠在“不放过”。走在街上,别光看手机,看看卖煎饼的大妈怎么翻铲子,油星子溅到她围裙上是啥形状;看看等公交的姑娘,她脚尖蹭地面的动作,是焦虑还是无聊?比如蹲在菜市场半小时,就看一个卖葱的老头:他给葱捆绳儿时,小拇指总翘着,遇见穿校服的学生,会多塞两根葱,嘴上说“自家种的,不打药”,眼神却瞟着学生手腕上的电子表——后来这细节写进一篇写“老抠儿”的文里,那老头一下子就活了。
注意事项:别带预设去看,别觉得“这事儿普通,没啥可写”,狠就狠在把普通看出不普通,比如看一片落叶,不光看颜色,看它边缘的缺口像不像被虫子啃的锯齿,看它落地时是打旋儿还是直挺挺摔下。
仿写建议:学鲁迅写《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狠就狠在打破常规句式,把普通场景写出仪式感。你试试写“教室里有两排桌子,一排是蓝色的,还有一排也是蓝色的”,但后面要跟上“靠窗那排桌子角磕掉了漆,像被啃过的苹果”。
2.烂笔头积累法:不管啥破纸片子,兜里随时揣着,看见好词好句、有意思的对话、突然冒出来的想法,立马记。见过一哥们儿,连饭店菜单上“酱香排骨,骨髓可吸”都记,后来他写一篇美食文,形容卤味入骨,就用了“骨髓里都渗着酱香味,像把秋天的阳光熬进了骨头缝”。
技巧:分类记,用不同颜色笔标“人物动作”“环境描写”“金句”,别记完就扔,每周翻一遍,像翻存折似的,越翻越有滋味。
例子:比如记过一条“楼下王奶奶晒被子,总把被子拍打成长方形,边拍边念叨'拍拍太阳味儿’”,后来写成:“她的手在被子上起落,像给棉花打拍子,阳光被拍得簌簌往下掉,落进她斑白的头发里,成了会发光的头皮屑。”
3.蹲马步日记法:每天逼自己写300字,不管写啥,哪怕写“今天上班路上堵车,司机骂了句脏话”,但得写出细节。比如写“煮面条”:水开时泡泡像鱼群往上蹿,面条刚下锅时沉底,慢慢就浮起来,像伸懒腰的胖子。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眼睛变尖了,手变顺了。
注意:别追求完美,就当跟自己唠嗑,但必须动笔,别用手机打字,用笔写,笔尖蹭纸的触感能逼着你走心。
仿写参考:学汪曾祺写日常,“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你写“喝冰镇可乐”:“拉环'啵’一声弹开,气泡像被关久了的小虫子往上冲,喝一口,凉气从嗓子眼里往下坠,胃里像下了场冰雹。”
(二)模仿里的狠劲:拆、仿、化,像狼啃骨头似的嚼透范文
4.大卸八块拆解法:找篇好文章,不是读一遍就算,是拆成零件。比如拆朱自清《背影》:开头为啥写“祸不单行”?中间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分几步?“蹒跚”“慢慢探身”这些词为啥比“走”“弯腰”好?结尾为啥又提背影?拆完你会发现,好文章就像榫卯结构,哪儿跟哪儿都扣得严丝合缝。
技巧:拿笔在范文旁边批注,“此处埋伏笔”“这里转情绪”,像警察破案似的找线索。
仿写练习:拆老舍《济南的冬天》里“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是把雪当人写,还带了点俏皮。你仿着写“晚霞”:“西边的云忽然红了脸,从橘黄慢慢染成深紫,像喝多了酒的姑娘,躲在楼后边偷偷笑。”
5.依葫芦画瓢仿写术:不是抄,是仿结构、仿节奏。比如仿余光中《乡愁》的四段式,“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你可以写“长大后,孤独是一碗冷冷的泡面”,接着按“时间 物象 情感”的结构往下编,但物象得贴切,情感得真实。
注意:别仿词藻,仿骨架。比如仿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可以写“其实日子本没有滋味,过的人狠了,也便有了滋味”。
比如,仿写“风把云吹成碎片,像撕碎的棉絮”,你写“秋风把落叶卷到街角,堆成乱糟糟的毛线团,路过的猫伸爪子扒拉,毛线团就滚起来,露出底下半块吃剩的月饼”。
6.吞下去化开来法:模仿到最后要忘了模仿,把别人的东西嚼碎了,变成自己的血和肉。就像王羲之学书法,先学卫夫人,再学钟繇,最后写出自己的兰亭序。你看莫言的小说里有马尔克斯的影子,但味儿是他自己的。
技巧:今天学张爱玲写比喻“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明天学汪曾祺写吃“拌菠菜要放芥末,一咬,辣得人眼泪都出来了”,但写的时候别想他们,想你自己的生活。
例子:比如学习王小波写“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后来写“二十岁的夏天是瓶没拧紧的汽水,晃一晃就滋啦滋啦冒气,等想喝的时候,只剩下半瓶温吞水”。
(三)原创时的狠劲:敢挖、敢破、敢不一样
7.往祖坟里刨挖心法:写自己最疼、最痒、最不敢碰的事儿。有个朋友写离婚,没写吵架,就写“他把牙刷从漱口杯里拿走那天,我看着杯子里剩下的牙膏印,像条干了的鼻涕”,这细节狠,狠在把心碎写成了难堪又真实的样子。
注意:别煽情,用细节说话。比如写奶奶去世,别写“我很伤心”,写“她常坐的藤椅空了,椅背上还搭着她的蓝布褂子,袖口磨出的洞,像她生前总咧开嘴笑时露出的缺牙”。
仿写建议:学契诃夫《苦恼》里老车夫丧子后只能对马倾诉,你写孤独,可以写“我对着镜子跟自己说话,说完一句,等镜子里的人张嘴,才想起那是自己的影子”。
8.打破砂锅问到底法:写东西别停在表面,多问“为什么”。比如写“秋天树叶落了”,往下问:为啥这棵树先落?叶子落之前颜色咋变的?落在地上被人踩是什么声音?能不能闻到腐烂的味儿?问到最后,就能写出“银杏叶落时像撒金箔,可脚踩上去是'咔嚓’的脆响,像踩碎了一夏天的阳光”。
技巧:用五感追问: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用上。比如写“咖啡”,别只说“棕色的液体”,说“杯子壁上挂着深褐色的痕迹,像老树的年轮,凑近闻,苦香里带着点烤焦的坚果味儿,喝一口,舌头先被烫得发麻,接着苦味像蚂蚁似的往喉咙里爬”。
9.拧巴自己求新法:别按常理出牌,比如写甜,偏从苦里写;写热闹,偏找角落里的冷清。鲁迅写《社戏》,不使劲儿写戏多好看,写“台上的人晃着旗子,我只觉得脖子酸,倒是旁边卖豆浆的老头儿,铜勺子碰着碗沿的声音,比戏文还好听”。
比如,写“热闹的夜市”:“烤串的油烟往上冒,遮住了星星,旁边修鞋匠的小灯却亮着,绿莹莹的,像块被扔在泥地里的翡翠,他低头穿针,线穿过鞋底的声音,比旁边大排档的划拳声还清楚。”
注意事项:求新不是瞎编,得有生活依据,拧巴得合理,比如“月亮像块被啃过的月饼”,啃过的痕迹得像真的被咬过。
(四)修改时的狠劲:砍、磨、晾,像给木头抛光似的下死手
10.快刀斩乱麻砍法:写完先放三天,再拿出来砍。别怕删,好文章都是删出来的。比如写故乡的文,开头两百字全是环境描写,后来全砍了,直接写“我妈站在村口槐树下,手里拎着个红塑料袋,袋子上印着'批发雪糕’,可里面装的是给我准备的煮鸡蛋”——比原来虚头巴脑的写景强多了。
技巧:每段问自己,这段不写行不行?这个词能不能换成更直接的?比如“他脸上露出了悲伤的表情”,砍成“他嘴角往下耷拉,眼睛像蒙了层灰”。
仿写参考:学海明威“冰山原则”,只写水面上的十分之一,水下的让读者自己想。比如写“他失恋了”,别写哭天抢地,写“他把手机里她的照片全删了,又点开回收站,看了半宿,最后按了'永久删除’,屏幕光映在他脸上,像块冻硬的豆腐”。
11.鸡蛋里挑骨头磨法:磨细节,磨句子,直到每个字都站对地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改了十几次;贾岛“推敲”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比如一句“阳光照在老墙上”,改成“阳光像摊开的手掌,慢慢爬上老墙,把砖缝里的青苔照得发亮,像谁撒了把碎金子”——多了几个比喻,画面就活了。
注意:别磨得太花哨,得自然。比如“她笑了”,可以磨成“她嘴角往上翘,眼睛弯成月牙,左边酒窝里好像盛了点蜂蜜,说话时一漾一漾的”,但别写成“她那倾国倾城的笑容如蒙娜丽莎般神秘”,太假。
12.晾衣服式搁置法:写得卡住了,别硬憋,放那儿晾几天。就像蒸馒头,揉完面得醒一醒。比如写奶奶的皱纹,憋了半天写“像干枯的河床”,觉得俗,扔那儿三天,某天看见院子里晒的干辣椒,皱巴巴的,突然就想到“奶奶额头上的皱纹,像晒了一夏天的干辣椒,每条褶子里都藏着太阳的味道”。
技巧:搁置时别完全不想,偶尔瞥一眼,让潜意识帮你琢磨,就像衣服晾在那儿,风一吹,可能就飘到你想不到的地方。
(五)心态上的狠劲:耐、犟、野,像野草似的扎进土里
13.死猪不怕开水烫耐挫法:别怕被说写得烂,还记得头回投稿被编辑批吗?“语言幼稚,结构松散”,气得三天没动笔,但第四天又忍不住写了。就像种地,今年收成不好,明年换个种子接着种。村上春树刚开始写作时,也是每天下班回家,在厨房小桌子上写,一写就到半夜,哪有啥天才,都是耐住了寂寞。
例子:认识一写网文的姑娘,开头几本书点击率个位数,她就每天在评论区跟自己互动,“沙发!”“楼主加油!”,现在成了小有名气的作者。狠就狠在这股子“不管有没有人看,我先写下去”的耐劲儿。
14.十头牛拉不回犟劲法:认定了要写,就别被人左右。有人说“你这题材没人看”,有人说“你文笔不行”,别管!余华写《活着》时,出版社觉得太惨,没人买,他照样写。比如写一篇关于农村厕所的文,朋友说“恶心,谁看”,但偏写,写蹲在土厕所里看见的苍蝇、墙上的泥皮、远处的麦田,后来那篇文被一家杂志选了,编辑说“写出了别人没敢写的真实”。
注意:犟不是固执,是对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有信心,该听的建议听,但别被杂音带偏。
15.无法无天野路子法:别被“写作规矩”框死,想咋写就咋写,只要能把心里的东西倒出来。韩寒上学时作文总不及格,因为他不按套路来,但他的小说就是好看。比如用朋友圈体写散文,每段都加表情符号,“今天路过老胡同,墙根儿的苔藓又绿了☘️,想起小时候在这儿摔过一跤,膝盖磕破了,血珠儿像红草莓🍓”——有人觉得不伦不类,但也有人说“有新鲜感”。
技巧:野不是瞎写,是打破自己的惯性,比如平时写细腻的,试试写粗犷的;平时写长句,试试全用短句。“狠”在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六)借外力的狠劲:看、听、聊,像海绵似的吸养分
16.见缝插针阅读法:狠在“不放过任何能读的东西”,不光读名著,读菜谱、读说明书、读街头广告。比如从一本老菜谱上学到“煨汤要文火,像跟时间谈恋爱”,后来写熬粥就用了“小米在锅里咕嘟咕嘟,像跟锅底说悄悄话,得用小火慢慢熬,把日子都熬进米油里”。
技巧:读的时候问自己:这段要是我写,会怎么写?他为啥这么写?比如读《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想想换成你,会怎么写葬花?
17.竖起耳朵偷听法:听别人说话,尤其是老人、小孩、各行各业的人,他们嘴里有最鲜活的语言。比如听过一老太太骂孙子:“你这屁股是长刺了?坐不住!”后来写调皮的孩子就用了这句。还有出租车司机聊“昨晚拉了个醉鬼,上车就唱《忐忑》,唱得我以为车后座有只鸡在扑棱”——这比喻绝了。
注意:偷听别太明显,假装看手机,悄悄记在心里,回头再整理。
18.死皮赖脸请教法:别怕丢人,遇到会写的人,抓住就问。以前追着一公众号主编写者问“怎么把故事写得抓人”,他说“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别当旁观者”。后来写一篇救人的事,就把自己代入进去,写“我伸手去拉他时,指尖刚碰到他的袖口,就觉得那布料像冰块一样凉,心里咯噔一下,好像自己的手也掉进了冰水里”。
技巧:请教时别问“怎么写好文章”这种大问题,问具体的,比如“这段环境描写咋能不啰嗦”“人物对话咋能写得像真的”。
19.豁出去投稿法:写了就投,别藏着掖着,被拒了就改改再投,狠在“不怕被拒绝”。头回投稿被拒,编辑回了句“语言流畅,但缺了点狠劲”,琢磨了半年,才明白“狠劲”是指没写出骨子里的东西。后来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狠下心写他酒后打母亲,写他躲在厕所抽烟时肩膀的抖动,那篇文被多家媒体转载。
技巧:投稿前研究平台风格,别乱投,比如给儿童杂志投暗黑故事,肯定不行。被拒了别灰心,就当是练手。
仿写建议和俩实在例子
(一)仿写练习:仿沈从文《边城》写渡口
原文片段:“渡口旁矗立着一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仿写建议:学这种白描式开头,简洁又有画面感,试试仿着写你家附近的场景,比如:“巷口歪脖子树下有个修鞋摊,摊后坐了个老头,一个小马扎,一个工具箱,还有一只总趴在鞋堆里打盹的黑猫。”
注意:抓住最显眼的物象,用“一……一……一……”的结构,突出场景的孤独感或烟火气。
(二)例子:《老槐树底下的午后》
老槐树的影子能盖住半个院子,奶奶总在午后搬个马扎坐下面,手里要么纳鞋底,要么择豆角。她的指甲缝里总嵌着黑泥,是年轻时种地留下的。有回我问她:“奶,你指甲咋这么黑?”她把手指凑到眼前看,笑出满脸褶子:“这是老天爷给盖的戳儿,证明咱没偷过懒。”
午后的阳光穿过槐树叶,在地上洒成碎金子,奶奶择豆角的手很慢,一根一根,像给豆角脱衣服。偶尔有蝉蜕从树上掉下来,啪嗒一声落在她脚边,她会捡起来,对着光看,“你看这壳儿,多透亮,蝉要是没这层皮,早被太阳晒化了”。
邻居家的猫总来蹭她的腿,她就把豆角叶撕成条,喂给猫玩,猫叼着叶子跑开,她就在后面喊:“慢点儿跑,别摔着!”好像那猫是她的小孙子。
现在老槐树还在,奶奶却不在了。午后的影子还是那么长,我搬着马扎坐下去,感觉身边空了一块,风一吹,槐树叶沙沙响,像是有人在耳边念叨:“闲不住啊,得找点活儿干……”
写作狠劲在哪儿:没写奶奶多伟大,就写她纳鞋底、择豆角、跟猫说话这些小事,狠在抓细节(黑指甲、捡蝉蜕、喊猫慢点儿),用最普通的话写出怀念,就像奶奶本人一样,实在、不花哨。
▼【写作技法精讲40炼】
(总200篇,可以永久研习)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