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之前,到现在同批授牌、同时签约同一家出租车公司,小马智行(PONY)与文远知行(WRD)的“贴身肉搏”再次升级。
7月26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授牌仪式上,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获上海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随着浦东第三批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放,上海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突破 2700 公里,覆盖部分内环中心城区。
这一政策突破不仅彰显官方与业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心,更让这两家出身相似、常年较劲的Robertaxi(自动驾驶)企业,在上海这个国内首个实现 “主驾无人” 商业化运营的城市,将 “贴身肉搏” 推向新高度。
上海滩攻防
作为多年难分胜负的“同城冤家”,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竞争基因早在创立之初便已埋下。
2016年12月,曾在百度(09888/BIDU)自动驾驶部门担任首席架构师的彭军,与在谷歌(GOOG)、百度积累丰富无人车技术开发经验的楼天城携手创立小马智行。不到半年后,2017年4月,离开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岗位的韩旭,与前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共同创立景驰科技——文远知行的前身。
展开剩余86%相似的发展起点与“百度系”技术基因,让两者自诞生起就频繁被外界比较。
6月,小马智行CTO楼天城受访时称,“L4领域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已上牌桌,其他公司落后两年半”。文远知行CFO李璇随即在朋友圈反击,暗指对手安全记录问题。
如今,“战场”辗转到了上海。
小马智行上海主体公司小马易行拿到了牌照。据小马智行透露,该牌照是全无人商业化运营牌照。而文远知行则联合奇瑞汽车、锦江出租汽车公司拿到了示范应用服务牌照,暂时不能收费。
从业务规模看,文远知行已在全球范围内部署运行千辆左右自动驾驶车辆;而小马智行目前仅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投放车辆,规模差距较大。但据小马智行CEO彭军透露,2025年底,公司Robotaxi车队规模将扩大到千台。
而在上海,小马智行有望率先缩小差距。
小马智行公布信息称,小马智行将联合上海锦江集团旗下锦江出租,率先在浦东金桥和花木地区推出了面向公众常态化运营的Robotaxi服务。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市民通过“小马智行”手机App或打车小程序,均可呼叫Robotaxi作为出行交通工具。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小马智行,还是文远知行,都选择了锦江出租作为合作对象。
小马智行与锦江出租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23年5月。彼时,在嘉定区开放测试道路范围内,小马智行与锦江出租达成战略合作,开展智能出租示范运营活动,成为首批参与上海智能网联出租车商业化探索的企业之一;同年7月,小马智行再获突破,成功取得上海浦东新区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2024年7月,WAIC 2024期间,小马智行首批获得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
文远知行公布的消息则称,公司是携手奇瑞汽车、锦江出租,成功获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基于法规的主驾无人公开道路载人自动驾驶出行示范应用服务。
“因为上海市要求联合体申请牌照,所以是一家技术服务商+一家出行(出租车)服务商才能申请。”未肯具名知情人士对《财中社》说。
由此也能看出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在上海提供Robertaxi服务的显著不同。
小马易行作为小马智行上海注册公司,是牌照获批主体,但受限于联合体规定,小马智行必须绑定一家上海出租车公司。而基于多年合作,小马智行选择了锦江出租。
而在以锦江出租获批的非营运示范运营牌照下,锦江出租是主体,文远知行和奇瑞汽车则是锦江出租选定的技术及制造供应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获批运营牌照的4家联合体企业,分别是百度智行(含萝卜快跑、大众交通集团)、小马易行(小马智行、锦江出租)、上海赛可出行(含上海强生出租汽车、赛可智能科技)、上海智己(含享道出行、智己汽车)。
“百度系”激战
不难发现,作为上海Robertaxi服务的首批运营牌照获批者,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均属联合体牌照主体,文远知行暂时落后一个身位。而三家“百度系”Robertaxi服务商激战上海滩,也显示出上海作为Robertaxi必争之地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上海已开放1586条、总长2767公里的测试道路,为38家企业847辆车颁发测试与示范牌照,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2000万公里。
从市场容量看,作为国内首个实现“主驾无人”商业化运营的城市,上海常住人口超2480万。看看新闻数据称,2024年上海出租车行业,巡游出租车日均载客39.1万车次,同比下降4.0%;网络预约发展模式加速,网约车日均载客157.9万车次,同比上升12.8%。
由此,日均近200万次的出租出行需求,高度契合Robotaxi的服务场景。据艾媒咨询分析指出,Robotaxi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服务的核心场景之一,有望贡献全国30%以上的份额。由此,上海日均Robotaxi出行次数约为60万次。以每单20元计,上海Robotaxi日服务市场约1200万元规模。
这样的市场规模和容量,让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谁都不敢大意。
事实上,因为相似的出身与技术路线,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在资本赛道上的较量早就被互为参照。两家企业均曾拿下多轮融资,且估值一度接近;2024年,两家企业又差不多时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并相继上市。而在2025“Robotaxi量产元年”,双方又不得不为潜在市场布局和市值高低“明战”或“暗战”:小马智行CEO彭军公开宣称“每投一辆车至少不亏钱”;文远知行便紧接着透露“测试阶段单车日均成本下降40%”。
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小马智行专注于L4级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目前主要聚焦于Robotaxi、Robotruck两大场景;文远知行则相对偏向于“通用自动驾驶”,提供从L2到L4的自动驾驶产品和服务,涵盖Robotaxi、Robobus、Robovan、Robosweeper等多个细分领域,旨在通过全球化布局和多场景覆盖,实现技术的通用性和商业化的快速扩展。
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在核心的Robotaxi业务上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2024年,小马智行的Robotaxi业务收入为5336万元,总营收占比9.7%。随着第七代Robotaxi车辆今年开启部署,公司预计这一增长趋势将延续甚至加速。而文远知行虽未单独披露Robotaxi业务的具体收入数字,但其产品收入(涵盖Robotaxi、Robovan等)达到8770万元,总营收占比24.3%,显示出产品收入在其营收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文远知行日前公布的二季报显示,Robotaxi业务二季度营收同比大幅增长836.7%,达4590万元,刷新了公司单季度收入纪录;对应营收比例也大幅提升至36.1%,创2021年以来单季度历史新高。
生存白热化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激烈厮杀,本质是“夹心层”的生存焦虑。
在国内市场,百度与滴滴早已构筑起难以撼动的第一梯队壁垒。百度旗下萝卜快跑作为最早进入无人驾驶领域的行业龙头,目前已在国内实现100%完全无人驾驶运营,单日订单突破1.5万单,单车成本降至20万元左右,创始人李彦宏明确表示“已看到清晰的盈利路径”。
而滴滴则凭借70%的网约车市场份额握住流量“咽喉”,其与(GPU算力超2000TOPS)即将于2025年底下线,商业化潜力不容小觑。
在此形势下,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的“肉搏”,目前看来实则在争夺“行业第三”的生存空间。这也是瑞银(UBS)报告指出目前小马智行(约49亿美元)和文远知行(约26亿美元)市值与海外同行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
作为对比,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Waymo在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据报道已达450亿美元,而瑞银对特斯拉(TSLA)Robotaxi业务的估值更是高达3500亿美元。
瑞银分析认为,中国头部玩家目前的估值,可能仅反映了市场认为其成为“中国版Waymo或特斯拉”10%-15%的成功概率。而无论是哪家,2025年,规模化扩张和商业落地都是核心战略,行业已进入“千辆级”入门竞争新阶段。
太平洋证券预测,2026年Robotaxi成本有望降至2.1元/公里,2030年进一步降至1元/公里,届时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突破2.93万亿元。
在规模化扩张的路上,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都没有退路。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